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就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进行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教育部部长助理林慧青、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王威、副司长王凤玲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教育厅(局)主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主要精神为:
一、准确把握“工程”定位、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程”定位
“工程”的基本定位,确定为引导和推动高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落脚点是面向广大本科学生,加强本科教学基本条件和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潜心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中西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工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围绕“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要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使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提升。基于这个核心理念要抓三个关键点:一要牢固确立“两个地位”,就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二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要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一个环节,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加强一项软件和一项硬件建设,软件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硬件就是要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建设。
“工程”的定位有三个要义:一是强调“基础”。在高教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本科在高教人才培养中又具有基础性地位。二是强调“基础能力”。本科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包含两部分,既有硬件部分能力,包括教学条件、设施等;也有软件部分能力,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水平等。三是强调“建设”。硬件建设是一般理解的题中之义,关键是软件建设,要对加强教学工作、教学改革这些软件建设投入精力、投入时间、投入经费,要见成效,这个建设成效不是形的大楼,而是体现在教学、教改、教师上水平等方面。
(二)“工程”目标
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中西部一批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使这些学校在当地发挥好三个作用,即一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二是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三是在地方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使广大本科生受益,推动整个中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要本着为本科教育教学服务、使本科生受益的原则,切实做好入选高校的工程项目确定工作,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切实用于改善本科教学条件和本科生学习条件上,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本科生做出贡献。切忌搞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三)“工程”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任务,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为切入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建设。硬件建设上,主要加强本科教学所需的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实验用房和配置必要设备。软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指出的是,硬件建设任务是为了加强和服务本科教学,因此项目选择要考虑尽可能扩大学生受益面。具体建设内容的遴选强调两点,一是重在填平补齐,不要贪大求洋,在指导高校遴选基建项目时,要把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按标准缺什么补什么,可以1—2个项目,不搞“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二是要审核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不支持学校规模继续扩张,要根据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实事求是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不支持借机征地建设新校区,不支持行政办公用房、学术交流中心、博物馆等方面建设。
要从软硬件建设目标出发,把握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方面是抓软件,围绕质量提高这个核心,加强内涵建设,重点是推改革,强师资。一要落实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学校领导精力、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经费安排、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等政策导向和举措,都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重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二要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综合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一批品牌专业。三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把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四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设优质实验课程,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五要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六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校自我评估,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引导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八要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九要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加强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培训,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个方面是抓硬件,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
主要强调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通过建设,学校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领导重视人才培养,把主要心思用在人才培养工作上;教师热爱教育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学校保障教育教学,各种优质资源优先支持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地要抓住这次基础能力建设机遇,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特殊行业实际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因校制宜,通过工程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全过程。要构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和质量,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建设优质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四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要求,以“填平补齐、量大面广”为原则,把本科教学实践中,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通过建设,使本科教学条件和广大本科生学习条件切实得到明显改善。五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二、关于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一)部署了三方面具体工作
1、关于编制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
2012年是“工程”启动年,按照既定工作部署,今年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编制形成各省和国家级建设规划;二是今年预安排的6个亿建设资金,按要求必须在6月底之前完成下达任务。会议后各地要按照部署要求,抓紧完成两项工作:一是5月30日前要“定学校、报项目”,各地发展改革和教育部门,报经省政府同意后向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正式上报纳入工程的学校名单,并且附学校基本情况汇总表;同时,同步遴选报送符合规定的在建项即清况摸底汇总表,或者是前期条件成熟、已具备开工条件的待建项目情况,拟作为今年中央投资安排备选方案,便于两部委从中遴选。两部委将尽快审核高校名单和项目情况,及时向各地反馈确认审核意见,并根据项目成熟程度安排年度投资。二是7月30日前要“定方案,报规划”,省发改委、省教育厅要指导高校围绕软硬件建设目标和任务,研究提出本学校的“工程”建设方案,在审核汇总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省级建设规划报送两部委审核。省级建设规划不仅要反映纳入“工程”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也要提出本省高等教育在强化教学提升质量方面的思路和目标;不仅要有项目建设任务,更要有明确的政策设计和改革举措。两部委将在审核各省建设规划基础上,争取年底前出台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教育部也将牵头研究制订工程实施、监督、评估、验收具体管理办法。
2、关于资金投入和落实配套责任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中央安排专项建设资金100亿,要求地方按照中部地区6:4、西部地区8:2的比例配套,鼓励学校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加大自筹力度。需要说明的是,中央投资总盘子控制在l00亿元,不等于承诺每所学校平均都安排1 亿元,国家将根据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方案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质量、以及各地区工作管理成效,调整确定中央专项投入力度。
中央资金原则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要足额落实配套责任,地方的配套比例要求是指用于“硬件”建设的投入,包括基建、信息化建设和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等,对于纳入“工程”建设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所需经常性资金,鼓励由省级政府负责另行筹措解决,鼓励高校调整结构,自筹资金支持教学改革和队伍建设。
3、关于项目建设实施程序
为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国家委托各省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高校建设项目应完成规划、用地、环评、节能等方面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做好运行保障方案设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指导高校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履行审批手续,确保依法按流程办事。中西部高校建设工程单体投资量大,学校数量较多,项目投资一次性下达完成存在困难,因此各地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把握和控制好工程建设的时序和节奏,要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建设进度。各地发展改革和教育部门要加强配合,切实抓好指导督促和监督检查。
(二)提出四点具体要求
一要做好相关规划。二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要统筹好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入选本“工程”高校的示范性建设,使入选高校通过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取得实效,成为本省本科教学和本科人才培养的“领跑者”,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三要突出内涵,用硬措施来抓内涵建设,把软件做硬,促进质量提高。重视质量、推进改革、抓内涵建设,要体现在人财物的投入上,特别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多投点经费在本科生的教学和学习上,多投点在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上,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没有条件保障难以实现,新大楼、新设备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仅仅有这些前提和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继续创造各方面条件,为提高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要用硬措施来抓内涵建设,把软件做硬。四要确保内涵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防止在资金投向上出现“重硬轻软”现象。首先要筹好钱。高校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争取地方政府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省级政府在统筹解决“工程”实施所需资金时,要有具体措施,在保证硬件建设所需经费的同时,确保筹足内涵建设所需经费。其次要用好钱。中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资金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内涵建设,高校自筹资金应主要用于内涵建设。有关高校要千方百计确保内涵建设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这些内容都要在7 月份汇总的规划中明确,否则规划就很难通过了。第三要管好钱。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专项经费监管制度,全面加强财政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稳步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一)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好事办好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先后实施了高等教育“211工程”、“985工程”等重大项目,我国高等学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普通高校招生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中西部高校为国家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其发展来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办学条件和保障质量已成为最突出的矛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把“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本科教学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就是要通过大力改善中西部高校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引导高校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使命,把抓好教学作为学校最根本的工作,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这一要求,要始终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作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重大工程,开创了三个“前所未有”。第一,这是国家首次在高等教育领域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设立的重大建设专项,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第二,高校建设资金由国家和省级按比例分担、共同筹措,中央投资100亿元支持100所左右高校,如此大范围高强度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第三,预计“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高校数量占中西部同类型高校总数的近1/4,覆盖广度前所未有。三个“前所未有”来之不易,体现了国家的决心和期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倍努力工作,确保实现建设目标。
(二)讲政治顾大局,切实做好高校遴选工作
中西部高校数量很多,不能全靠这个工程支持。不能把大家的目光全部聚焦到这个工程上。要向所属高校解读好、宣传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这个工程的设计思路、重要意义,不要让大家进京找领导、跑项目,更不要带着学校领导来找关系、来跑项目。对接下来的工作,国家明确要求各地要把精力放在遴选高校、项目和制定规划上来,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化解在省内。省里不得进京“跑名额”,学校不得进京“做工作”,这一条要作为工作纪律。大家务必高度重视,确保学校稳定,确保学生稳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环境。
确定项目高校是当前紧迫的工作任务。“工程”高校遴选关系到各高校的切身利益,能否纳入“工程”建设支持范围决定了高校能否直接受益、优先受益,这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也是容易引发矛盾的敏感点。考虑到“工程”支持的都是地方高校,本着充分尊重和信任地方的原则,国家把高校遴选任务交给省级政府。《实施方案》 提出了高校遴选的5 条要求,规定了遴选工作的大原则,是各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纳入“工程”建设的高校应该在全省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学实践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能够带动全省高校整体发展。各地能否把办学基础好、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强、优势特色突出,重视潜心育人和内涵发展的学校优先纳入支持范围,既是对高校工作的激励肯定,也是对本省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把关负责,更是对各地工作能力水平的考验。各地发展改革、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协商,切实负起责任,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努力协调化解矛盾,积极稳妥地做好高校遴选工作,拿出一个高校服气、领导满意的推荐名单。各省推荐的高校名单要经省级政府同意,数量上不得突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告知的控制指标数。
(三)“软硬并重”抓好“工程”建设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任务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建设任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不可偏废的,“硬件”建设服务于“软件”运行,“软件”运行需要“硬件”平台支撑。基本建设项目作为促进“软件”建设的载体和手段,有一定的实施期限,是一项阶段性任务;而“软件”建设则是贯穿学校发展始终的永恒主线,任务更艰巨,工作难度更大,必须高度重视和下更大气力。在“工程”实施中,要切实扭转并克服“重项目、轻改革”、“重科研、轻教学”、“重投资、轻管理”、“重建设、轻运行”的现象,要“软硬并重”,形成合力,真正把学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上来,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和制度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教师潜心教学治学,努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效益。各地要引导支持高校,扑下身子搞教育教学改革,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会将“软件”建设方案设计和实施成效作为确定补助额度、优先安排投资、评估建设效益乃至指导下期滚动实施的重要参考。
(四)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把握工作节奏和进度
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是一项硬性工作要求。委托省里审批项目既是加快“工程”实施的需要,也是国家对省里工作的信任,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把审批关,坚决依法办事,杜绝违规现象。下一阶段各地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要在既定的5 月底和7 月底这两个时间节点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工程”刚启动,万事开头难,各省回去后要抓紧开展工作,克服困难、不等不靠、努力协调、倒排时间,细化和明确阶段性目标,牢牢把握好工作质量、进度和工作程序,努力推荐合适的学校、跟进做好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选送成熟的项目,保证今年按时下达中央投资;指导高校做好建设方案,编制好省级建设规划,顺利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也将及时加强对地方的沟通联系和指导协调,大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国家也明确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管理办法,为做好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五)关于组织实施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发改委、省教育厅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沟通;要认真研究、通盘考虑、远近结合,做好“事业发展”和“工程建设”两个规划,统筹考虑,统一部署。中西部高教振兴行动计划是个系统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只是个子项目,而且是滚动实施。因此,要平衡好各方面需求,分期分批做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建设规划;要有措施,确保工程平稳有序实施,切忌层层发动、全面开花、一哄而起、临时拼凑以及不正之风。二要做好“两级规划”和学校工程建设方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要以实施此项工程为重· 要抓手,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做好加强省级人才培养工作规划,推动所属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入选工程支持的高校,首先要系统谋划本校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整体规划和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设想与举措。在此基础上,认真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建设方案。三要保证经费投入。“工程”所需经费由中央、省级和学校共同筹措。省级还要统筹解决好纳入“工程”建设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所需经常性资金的投入。纳入工程支持的高校也要保证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本科教学改革。四要规范建设管理,保证质量效益。省级教育部门要和省发展改革部门一起,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审批程序规范,建设有序;有关高校要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五要明确阶段任务,力求平稳顺利。在工作起步阶段要“稳中求进”,不宣传防炒作,先干起来。目前阶段大家要做到:只做实事、不搞宣传,力求平稳顺利,把前期工作做好。待“工程”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将根据前期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六要加强检查监督。工程实施过程中,两部委将联合组织专家,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方面,对有关高校进行检查指导。工程实施结束后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两方面进校验收,验收结论将作为下一轮工程实施的重要依据。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高校规划执行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完成好工程各项建设任务。